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破坏对甜酸冷热等刺激有疼痛感,牙齿出现龋洞可见于乳牙萌出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龋损程度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疾病定义龋病(dental caries)也被称为蛀牙,是一种在细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症等并发症。龋病可见于乳牙萌出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不同年龄段其患龋几率不尽相同。5~8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会达到一个高峰;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和牙根暴露,容易引起根面龋,患龋率明显增加达到另一个高峰期。龋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发病率我国是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8.5%,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1.9%。发病趋势根据2005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和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数据相比,我国近十年来龋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易感人群饮食习惯不良者,如喜食甜点、饮料等含糖较多的食物;口腔卫生欠佳者,如没有刷牙习惯或坚持不好;抗龋能力较差者,如唾液分泌较少、牙齿排列不整齐等。龋病有哪些类型?按病变进展速度分类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易感个体,其病程发展速度较快,病变组织颜色呈浅黄色,质地较软且湿润,用挖器易去除,因此又称之为湿性龋。慢性龋一般龋病都属于此类,其进程发展缓慢,病变组织颜色呈黑褐色,质地较干硬,又称干性龋。静止龋原有致病条件发生改变,病变停止进展并再矿化,成为静止龋。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点隙窝沟龋主要发生在牙的点隙沟裂处的龋。平滑面龋除外窝沟外的牙面发生的龋。主要发生在上颌前牙唇面新生带的龋,特称为线性釉质龋。根面龋主要发生在根面的龋。按病变深度分类浅龋龋坏限于釉质,一般无明显龋洞,无自觉症状,探查也无反应。中龋龋坏已到达牙本质浅层,一般有龋洞,对外界刺激可有敏感症状。深龋龋坏已到达牙本质深层,有较深龋洞,对外界刺激反应比中龋重,无自发痛。